新时代的仁爱精勤
——“仁慈友善·感恩尚善”主题征文比赛一等奖获奖作品
2016级旅游管理 崔愫
“弦歌八十载,奋进新时代”这句话对于每个正在师大里求学逐梦的莘莘学子而言并不陌生,对于那些璀璨于世界各地、五湖四海的师大人而言更如万金家书唤儿归。八十年历程,师大这片醇厚的土地,孕育出的却是两个世纪、八个十年的历史华篇。幸得于此,让我们亲历八十周年的转折,看历史长河汹涌,也更翘首以盼未来的新视野新成绩。然而,就是在这样极具历史意义的时刻,作为师大学子又从中得到了什么不同凡响的收获?或者又有什么思想、什么事实的提出让我们的自身建设更加具有师大特色?
许多人对于这样的问题都只能留下模棱两可的回答。就拿师大的校训而言,“仁爱精勤”一句常常挂在嘴边,被印刻在师大每个角落的校训,提起来多数都是支支吾吾的解释,极少有人能够了解其思想,知晓其深意,更别说在它的指引和引领下迸发出如何的激情,如何的感悟了。但八十周年给予我们的情深,难道都不能让我们对“仁爱精勤”的理解和领悟,从支支吾吾变成通晓流利,从只言片语变成滔滔不绝吗?
回望历史,1939年1月14日《国师季刊》创刊号发行,学校确立的“仁爱精勤”校训在该校刊上正式发布。2006年颜家龙书法家亲笔题写的“仁爱精勤”就伫立在校碑的边上,成为一代代师大人长期奋斗中积累形成的独特精神气质,成为师大学子认同的价值追求。仁爱精勤,“仁”便是师范仁道,追求高尚;“爱”就是爱人以德,追求和谐;“精”倡导研精思覃,追求真理;“勤”则是勤奋踏实,追求卓越。作为第一所国立师范学院,师大历年来孕育出的人民教师如夜空繁星数不胜数,对国师精神的追求以及新时代倡导对国师精神的回归,让“仁爱精勤”这句囊括了对一个人才学、思想、行为等三方面要求的校训成为引领一代代人的路标。
仁,师范仁道,追求高尚。从孔子的“仁者爱人”开始,几千年的华夏文明赋予了一个字饱满的炎黄精神。追求高尚的情操,育人先学会做人,是为人师表最根本的要求,也是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。如今,师德败坏的事件层出不穷,误了员工的发展和成长,甚至误了员工的一生乃至生命,已然忘了如何做人。
爱,爱人以德,追求和谐。越是精彩的社会,冲突和竞争往往也是无所不在。为蝇头小利而损人利己的现象依旧存在于你我之间。麓山下,湘江边,本是人杰地灵的宝地,何不把爱人之心长存,把和谐之境在你我携手相敬相爱的年华里永流传。让冲动后的懊悔和悲剧远离,让爱与和谐繁茂生长在菁菁校园。
精,研精思覃,追求真理。新时代给予人们越来越多的新知识新科技,而这一切思想的结晶都是前人专注研究,不断追求真理的成果。让时代进步,让我们的汗水成为明日的宝石,就要从这一刻起对学术专注,对求知渴望,对真理追求。让思想的火花因为我们的精益求精迸发在脑海,让更多时代的新发现新知识成为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。
勤,勤奋踏实,追求卓越。不知何时开始,“咸鱼”成为了许多人自甘堕落的挡箭牌,越来越多的员工在这平台广阔、资源丰厚的环境里选择了逃避而不作为。没有什么理由可以成为自己不前进的借口,更应拿出“乘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”的决心,投入到日日月月的奋斗中,马不停蹄追求卓越,走在时代浪潮的前端。
今年五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讲到:“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,广大青年生逢其时,也重任在肩。”师大八十周年也历经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,未来的中国梦就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目标新期待。
“国势之强由于人,人材之成出于学”,师大这个培育一代代人材的沃土,更有责任把国家之重任担于心间,而强国势必从学开始,就是要求每个师大人从“仁爱精勤”的校训出发,存仁爱之心以做人,立精勤之意以成人。新时代为仁爱精勤铺上一层更为壮阔的衣衫,在她的包裹下我们应将成为富有底蕴同时开创未来的师大人。